本宮傳奇

本宮傳奇.jpg

康熙二十二年(公元一六八三年)靖海侯施琅將軍安撫台、澎之後,將護軍之湄洲聖母聖像留在鹿港供人崇拜之翌年,康熙二十三年(公元一六八四年)距今已有300多年。

鹿港有一漁夫姓鄭名和尚者(應為其祖先)以捕魚為生(其後裔子孫現在住鹿港鎮東石里),夏天,有一日照常下海捕魚,下網後捕獲一塊異樣木材,鄭和尚不借一將其拋棄,在下網工作而在捕獲此物,經數次而是如此,無奈收網欲返,此異物在海中發出豪光隨波浮沉,隨漁夫流靠海岸,漁夫深以為異,即將此物收帶回家,放置牆邊,至落日時分,光芒四射,靈氣崔燦,鄰近相告爭觀稱奇,突然之間,有神靈投於目不識丁之鄭和尚身上指點謂:『其原為天帝架前主理判事,曾下凡現身福建北頭,今奉玉旨與兩位賢弟擇地鹿仔港開基保國佑民】,問其姓,即指示詩一首以曉眾人,詩曰: 蔡公去祭忠臣廟,曾子回家日落西,此去金科脫了斗,馬到長安留四蹄。

本宮傳奇2.jpg

據此詩分析即謹悉其尊姓為『蘇』,而從此此地稱為北頭。眾人依神意由大陸泉州聘雕刻師將此異物彫塑神像,彫刻師在冥冥之中神靈顯聖現身,大王爺文官裝束,姿勢威嚴萬分,二王爺身材高大魁梧,身著武甲武將打扮,三王爺半武甲文武裝束,腳著綉花紅色靴鞋,身材與大王爺相等,彫刻師照其所見彫成三尊神像稱為蘇府大、二、三王爺(蘇府二王爺神像較大之原因)。

 

從此神靈顯赫,漁民祈禱著,無不平安滿載而歸,往來船舶平安順利,一帶信眾發起建廟奉祀之議。是時,王爺在降乩指示:『不可建廟,可由北頭地區之各角落輪流供奉,而各神誕 - 大王爺為四月十二日;二王爺為十月十日;三王爺為十一月十七日,每年不必分別舉行,應合併四月十二日舉行。每年四月初八日玉帝特派欽差降臨祝賀,是夜,眾善信要恭迎欽差降臨,神誕過後四月十五夜在恭送欽差。』因此至今每年四月初八夜及四月十五夜王爺便命眾善信跪接、送欽差之祭典。 從此以後每年四月十二日蘇府王爺千秋之日神前擲筊定爐主首事。值年爐主要擇地新建房屋為王爺行合(俗稱王爺壇),其房屋構造不論土、磚、石、竹、木,凡是清靜新屋即可,由此年年輪流值年爐年延續不斷。雖日據時期亦是如此。在本省神明每年換一幢新房屋為行台之例尚屬少有。

時代遷移,台灣光復重歸祖國,在英明政府德政之下百業突飛猛進,日益發達,人口漸為增加,新建商店、工廠、住宅逐年增加,建地隨之減少,值年爐主要新建王爺壇之用地漸發生困難。雖眾善信屢次請示神意建廟奉祀之議未蒙允諾,一拖再拖,社會型態不停得變動,漸由農業社會脫殼邁入工業社會,生活體制變遷。 民國五十一年信眾再度倡議,跪拜神靈在三虔誠叩求,始獲神意允諾,隨即擇現地址同年開工,於民國五十七年竣工。

本宮傳奇1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