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
臺灣從地史上言,與大陸原為完全相連而後分隔者,及有人類文化以來,臺灣與大陸之土著文化,亦頗多同屬於一系統者,故謂臺灣與大陸自遠古以來,即有頗為密切之關係。

至宋、元、南海交通日盛,福建人民海外發展隨之而增,是時,澎湖已有大量移民,接近澎湖之臺海西岸各地,即今嘉義以致鹿港沿岸,似極有可能與澎湖發生交通關係。至明永曆十五年(公元一六六一年)鄭成功驅逐荷蘭而光復臺灣稱為東都後,寓兵於農,實施屯田制度從事墾殖時,鹿港以見於史誌。鹿港原為內地來臺之捷徑、登陸之要港。明鄭以前已有漢人聚居,雍正年間有漳州人許祐德來墾頂厝庄至海埔厝一帶,初設街在今之東北北橋頭、客仔厝附近,因地勢卑濕狹隘,居人日眾,隨之遷移。鹿港原名鹿仔港,鹿仔港又稱冲西港。至乾隆四十九年(公元一七八四年)正式開港,准與福建泉州之蚶江通商,成為臺灣中路要口。自康熙二十三年(公元一六八四年)臺灣設府,已至南京條約五口通商,共一五八年之間為台灣文化史之鹿港期,鹿港因地理環境的優越,住民自然靠海維生,不論往來船舶、捕魚者全靠天籟神之庇佑,篤信天地神明。在永曆初年,已有奉祀海上守護神媽祖(當時未稱天后之事實,至康熙二十二年(公元一六八三年)福建水師提督靖海侯施琅將軍奉旨安撫臺、澎之後將其由湄洲恭請護軍之湄洲媽祖聖像留在鹿港(現恭奉在鹿港天后宮)供居民崇拜。翌年,及康熙二十三年(公元一六八四年)就有蘇府大王爺降臨鹿港開基神蹟之發生,因湄洲聖母如有神意指示從不親自降乩,即付託蘇府大王爺降乩指點,有湄洲聖母就有蘇府大王爺,因有此深遠之淵源俗有正副駕之稱(正駕湄洲聖母,副駕蘇府大王爺),延續至今仍是人人皆知之事實。

前言.jpg

前言1.jpg